填报志愿可以做减法

□本报记者邢仁宇本报通讯员苏海龙

2020年以来,高考志愿填报可选平行志愿增加到了96个,这大大增加了考生们在学校与专业上的选择面。然而,对于很多尚未详细考虑过高考志愿的学生与家长而言,填满96个志愿又谈何容易。德州一中高考负责人李玉才说:“很多学生在高考前并没有考虑过自己想要上什么大学或什么专业,等到志愿填报才开始着急,结局往往是‘四处乱投医’后录取学校不理想,甚至因为填报过高而滑档。”他从2003年便负责德州一中的高考工作,每年从高考报名到志愿填报,再到学生档案转移,他都全程参与,已有20年志愿填报指导经验。

大学志愿填报将决定着未来4年甚至后面一生的学习与工作,需要谨慎考虑、认真对待。“填报一份理想的高考志愿并不困难,如果弄不清自己想要学什么、去哪里,可以先想想自己不想学什么、不想去哪里,用做减法的方式填报志愿。”李玉才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李玉才介绍,学生填报志愿时应充分考虑自己的喜好与天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校与专业。做减法时,要首先排除自己不喜欢的科目,以及今后不想从事的工作,缩小专业选择范围;其次,可以根据气候特点、饮食习惯、自然条件等因素,如偏冷或偏热、潮湿或干燥、喜甜或喜辣、多山临海还是平原,排除不想生活的地区,缩小城市选择范围;最后,在剩下的学校与专业中,根据自己高考分数所在的位次,排除无法填报的学校、专业受限的专业、身体条件受限的专业,剩下的便是最适合的学校与专业。

“高考填报不是高考生一个人的事,而是会影响整个家庭今后的生活。高考生的年龄多数在17至19岁,对社会与工作的观点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因此填报志愿时一定要与家长充分讨论,认真听取家长的建议,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填报。”李玉才建议。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