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县教体局扎实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宁津县教体局扎实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作业不回家 课程有特色

棠湖小学“棠湖埙”课后服务社团

双碓中学书法课后服务社团

张傲明德小学航模课后服务社团

□本报记者 李艺 本报通讯员 祝笑寒

“课后服务太棒了!孩子在学校完成作业后,老师会带领他们进行跑步、跳绳、打篮球、读书等拓展活动,让学生全面发展,简直太省心了。”3月24日下午,在柴胡店镇尤集小学门口,等待接孩子的家长时翠霞说。

宁津县教体局扎实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细化措施、压实责任,开展“作业不回家”专项行动,促进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强课提质”。

开展专项行动减轻学生负担

2月13日,宁津县教体局成立专项督导小组,以“四不两直”的方式先后到第一实验小学、振华小学、新城实验学校等8所学校督查“双减”及校外培训机构广告治理等工作,实地查看学校课后作业布置及课后服务活动开展情况。

针对部分学校家庭作业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问题,宁津县教体局出台“作业不回家”专项行动方案,结合课后服务机制,建立起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提升作业管理能力的制度,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杜绝家庭作业过多、质量不高等现象。“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进一步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宁津县教体局基础教育科科长贾凤琦介绍。

宁津县各学校积极响应,迅速开展专项行动,通过签字仪式、召开专题推进会议等方式,对“作业不回家”专项行动进行广泛动员部署,建立起与常规教研和日常管理工作的有机对接和融合。宁津县教体局还将“作业不回家”行动作为常态化督查项目,从各小学、初中、城区、乡镇随机抽取学校对“作业不回家”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抽查。截至目前已抽查学校80所,通过问题反馈督促整改,助力“双减”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研发特色课程推进素质教育

“陶埙、陶艺、十二孔陶笛、六孔陶笛、古琴等课程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埙音笛韵陶冶情操’品牌课程是学生人数最多的课后服务社团项目。”宁津县棠湖小学社团老师张晓丹介绍。

宁津县各学校结合办学特色、学生学习和成长需求,研发特色课后服务课程,以更加多元的方式满足学生个性需求,促进学生快乐成长。宁津县棠湖小学成立“埙音笛韵陶冶情操”品牌工作室,研发出相关的校本教材,组建了所独有的取泥、制坯、开孔、调音、烧制、吹奏的“棠湖埙”课后服务社团。大曹镇张傲明德小学开设航模课程,宁城街道振华小学开设“唱响振华”音乐课程,张大庄镇高桥小学开设“烹制”劳动课程。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特色课,不仅给孩子们提供学习的机会、为孩子们个性成长搭建了平台,还充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让他们真正从课后活动中受益。

创新作业设计做到“减量增质”

撰写小报、跟着名著去旅行、植物成长日记、奇思妙想改旧物……在宁津县第一实验小学,具有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发散思维,在快乐中求知。

宁津县第一实验小学围绕“减量增质”这一主线,构建基础作业、超学科作业、家庭作业相结合的“1+N+1”作业模式,基础作业由课后服务教师检查批阅辅导,超学科作业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家庭作业安排学生劳动实践、体育锻炼等。“我们一直在探索‘双减’下优化作业设计的有效路径,把学科作业量控制好的同时,增加探究类、体验类、实践类作业。”校长李昌建介绍。

宁津县第二实验中学立足“五育”并举的理念,作业设计打破学科壁垒,整合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劳育要素,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作业菜单。开展“情系家乡走进德百欢乐谷感受幸福新宁津”红色研学,融合德育、美育等要素,让学生走出校园,充分感受地方特色和文化遗产,培养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情怀。举办各种节日活动,融合美育、劳育、德育要素,如端午节组织学生包粽子、绘龙舟,植树节组织学生开展植树护绿主题实践活动等,让学生悟劳动之美、享成长之乐。

“宁津县教体系统将进一步提高作业设计能力,提升作业管理水平和课堂管理水平,切实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宁津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清胜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