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俞荣
惊喜盒、礼物盒、神秘盒……这些单看名字就让人忍不住想拆开看看的盲盒,在中小学生圈子内火起来了,既有偶尔买一两个满足好奇心的,也有沉迷于“集齐”全套盲盒炫耀的。据了解,盲盒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类型包括卡片、玩偶、文具等,有家长吐糟自家孩子买盲盒已经花了上千元。
案例
用早饭钱买盲盒小学生花上千元
“要不是翻看她的书包,还不知道她买了这么多盲盒!什么会闪光的卡片、会喷火的尺子、会隐形的笔,没有一样正经文具!”郑女士在帮女儿收拾书包时,无意间发现了女儿的“小秘密”。书包底层全是女儿最近购买的盲盒,追问下得知买这些盲盒的钱,是女儿省下来的早饭钱。而且,这还只是其中一部分,有些不喜欢的、重复的就直接丢掉或者送人了。
郑女士表示,其实女儿喜欢买盲盒这件事她是知道的,大概从去年就开始了,当时德州刚出现盲盒,别说孩子好奇,郑女士也想知道这里面到底是啥,于是花了十多块钱买了两个,打开一看不过是小玩具和贴画。虽然郑女士当时就知道这只是利用好奇心销售的一种方式,但女儿却从此对盲盒无法自拔,凡是去超市、文具店,都会要求妈妈买一两个盲盒,郑女士通常也会满足女儿的要求。
但令郑女士没有想到的是,盲盒对女儿的吸引力竟如此之大。过去一年内,女儿一直在偷偷买盲盒,如此算下来,在盲盒上的花费已经高达上千元,而每个盲盒内产品的实际价值可能只有几角钱。并且女儿还透露,买盲盒在学生中十分流行,大家还会买来交换,以集齐自己想要的盲盒套装。
调查
盲盒经济火爆文具店内销量大
盲盒经济在中小学生圈中到底有多火?记者对此展开调查。记者走访中发现,学校周围的文具店内,基本都能够找到盲盒的身影,价格从几元钱到几十元不等,盲盒外包装上写有惊喜盒、礼物盒、神秘盒、猜猜、自由选等博人眼球的字眼,种类也十分丰富,既有文具类,也有知名的游戏和动漫周边玩具类。
在东地大街一家文具店内,盲盒放在一进门最显眼的地方,五颜六色的外包装让人一眼就能看到,包括美少女战士盲盒、火隐忍者盲盒、奥特曼卡片盲袋等,价格均是几块钱。老板介绍,这些盲盒很受学生欢迎,已经成为店内“明星产品”。而在收银结账处也放着“更高端”的盲盒,39元一个,是化妆盲盒,最受女孩欢迎。
在三八路、天衢路等文具店内,也多有热销盲盒在售,这些盲盒均在文具店显眼位置,放学后就有学生挑选,销量最高的时候,一天就可以售完整组盲盒。
此外,记者还在各大商超内发现了盲盒的身影,有些盲盒价格已经高达50元一个,而他们的外包装上虽然标有手机、口红等惊喜大奖,实际上,即便拆到了大奖,也只是山寨产品。
律师
法律尚未定性呼吁加强监管
在对盲盒现象的吐槽中,很多家长提及,孩子购买盲盒上瘾,总想着花几块钱赚回来“大礼”,这已经是赌博。且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学校、幼儿园周边不得设置烟、酒、彩票销售网点。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彩票或者兑付彩票奖金。”这意味着未成年学生不可以购买2块钱一注的彩票,那么他们是不是可以花费几十元买盲盒呢?
对此,记者联系了北京京师(德州)律师事务所李成宝律师。李成宝表示,盲盒经济是现象级消费,利用的是人们的期待感和好奇心,而赌博是对一个事件与不确定的结果,下注钱或具物质价值的东西,其主要目的为赢取得更多的金钱或物质。目前尚无明确的法文界定盲盒的性质。但值得关注的是,未成年人自控能力差、分辨事物本质能力差,这类经济确实超出了中小学生的消费范围。
李成宝呼吁学校应加强教育,引导学生不要购买这些盲盒,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相关部门也应规范此类商品的销售范围,加强对学校周边的巡查和监督,让这类商品远离学校。
心理咨询师
家长及时引导树立正确消费观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春阳表示,盲盒消费成瘾,确实会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盲盒带来的神秘、兴奋和期待,恰到好处地切中未成年人对于未知的好奇,久而久之养成依赖心理,也就是家长所说的“瘾”,如果任其发展,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行为方式。
建议家长在孩子出现这类情况时及时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可以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明白盲盒真正的价值是多少,盲盒背后的生产商、销售方各自的心理是什么,他们在整个消费链中是什么角色,又是通过什么办法在引导未成年人消费。只有明白“依赖心理”产生的途径,才能帮助孩子摆脱依赖心理。
此外,李春阳建议家长对孩子的零花钱进行监管,给孩子消费的钱,需要知道去哪里了。在孩子想购买不合理商品要求时,及时说“不”,并为孩子解释为什么“不”。也许孩子不能立即理解,但每一次解释都是在树立孩子的价值观体系,这是一个长期、重复的过程,请家长多些耐心与细心,相信孩子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一定可以逐渐建立正确的消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