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中学——教研相长 提高课堂效率

同济中学举办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比赛

□本报记者 徐冬晓 本报通讯员 石学强

长期以来,德州市同济中学致力于高效课堂建设,着眼于集体教研,打造精品化学案,行成了以“两学两主”(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学为主体、教为主导)为核心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目前,同济中学的集体教研活动已成为学校特色,各教研组不断创新集体备课方式方法、提高教研活动层次水平、突出导学案一体化规范要求,努力确保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和高效性。各教研组推出特色课、高效课、创新课,不断打磨,成为学校的经典课例,然后各教研组及时召开经验交流会,实现了经验分享和推广交流,形成了教研—上课—教研—成果推广的模式。老师们聚焦于课堂教学,并将教研成果反哺于教学,教研相长、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形成了良性循环。

依托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同济中学以集体教研为抓手,努力探索青年教师培养的新路子,使他们掌握基本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思想,掌握所任学科的教学任务要求,顺利实现新老教师的交替;成立以张德军、魏淑华等带头的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的培养、引领功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夯实基础。

机制健全、措施得力,一大批高素质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梁倩老师在山东省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比赛中荣获初中生物组二等奖,高士涛老师在全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荣获数学组一等奖第一名并被推荐参加省赛。

同济中学教学研究的推陈出新,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不仅在新区占据鳌头,也已跻身于全市名校行列。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