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县构建学前教育新生态——家校携手 共育花开

宁津县构建学前教育新生态——

家校携手 共育花开

大柳镇中心幼儿园孩子们练习腰鼓课间操

□本报记者李艺本报通讯员祝笑寒

“以前教育孩子都是自己摸索着来,现在幼儿园会为我们讲解育儿知识,针对不同的家庭情况还会一对一指导,我也成了育儿的‘行家里手’啦!”5月12日,在宁津县大柳镇中心幼儿园参加亲子游园活动的家长李晓蕾说。

宁津县教体局结合全县学区教育工作实际,着力推进家校社共同体创建工作,加快构建“全覆盖、高品质、多样化”的公益普惠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幼有所育”走向“幼有优育”。

凝聚教育合力 提升保教质量

3月17日,宁津县学前教育“去小学化”家校社共同体活动正式启动。“我们在推进教学质量提质增效的同时,聚合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力量,服务引领,共育共赢,为幼儿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保驾护航。”宁津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清胜介绍。

宁津县发挥幼儿园与社会合作育人机制,邀请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走进幼儿园开展系列活动,提高社会在幼儿教育中的参与度。县实验幼儿园邀请自来水公司工作人员走进课堂,参与“节水惜水从我做起”主题活动,宁城街道幼儿园邀请消防员开展“119消防安全”主题活动,实验幼儿园惠宁园区邀请县人民医院工作人员开展“关爱儿童健康义诊”活动。同时,各幼儿园举办家长开放日、家长课堂、家长沙龙等,引导家长循序渐进提高科学教育孩子的能力。

坚持儿童为本 打造特色课程

5月8日,宁津县大柳镇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在练习腰鼓课间操。孩子们个个神气十足,动作有力,腰鼓声清脆整齐,跳出了他们对鼓操的喜爱。该园将传统腰鼓引入校园阳光活动时间,开设园本课程,让学生在强健体魄的同时,感受传统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

宁津县坚持儿童为本,落实幼小科学衔接要求,创新教学模式,加强本土资源与课程有机融合,积极构建多元立体园本游戏和小学适应性校本课程体系。各幼儿园充分利用家庭、社区、镇村有利条件,探索挖掘“民俗文化、地域特色、民间艺术”等教学资源,柴胡店中心幼儿园汇编“蟋蟀操”“斗蟋蟀情景剧”、制作民间陶艺“蟋蟀陶器”;时集镇中心幼儿园围绕“蚕”文化主题,开展植桑、养蚕、编织、扎染特色活动;大柳镇中心幼儿园成立“师幼腰鼓表演队”等,以本土游戏特色活动创新教学模式,启迪孩子的智慧和心灵。

创新培训模式 达成共育共识

3月8日,宁津县教体局遴选20名优秀教师组建教研团队,成立4个区域教研片区,建立覆盖县、镇、村162所公民办幼儿园的教研网络,组织开展幼小联合教研活动,针对幼儿园在保教中的具体问题开展实验论证,进行“手把手”指导。

“引进来”“走出去”赋能学前教育资源高质量发展。宁津县教体局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开展幼小衔接、家园携手、全环境育人等主题讲座,提高家园共育实效。组织优秀园长、骨干教师到北京实验学校进行跟岗学习并开展二次培训,分享培训感悟。举办“共画育人同心圆”幼师演讲比赛,并推送278件幼小衔接视频案例展播,提升幼师教学实践能力。还联合县妇联搭建家校社共同育人平台,举办家长讲堂、微信发送育儿小知识,线上线下为家长答疑解惑,向家长传授科学育儿经验。

“我们将利用家校社共同育人平台,充分发挥学校主导、家长主体和社会支持的协同育人职能,共同营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教育生态。”王清胜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