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教育联盟由德州市建设街小学、德州市石芦街小学、德州市解放北路小学等7所学校组成,实现了‘理念共识、资源共享、文化共建、特色共融’。”在不久前举行的德城区教育联盟教研交流会上,建设街小学校长范丽玲开心地介绍着自己的伙伴们,分享一年来共同教研的成长和收获。
自成立以来,联盟完善了小学6个年级5个学科的电子备课资料,创建了3个学科的当堂达标和单元检测资料库。在线上教学期间,联盟内60余名教师录制、审核、上传275个课时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居家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保障了“停课不停学”有序开展。
同七彩教育联盟一样,北斗七星教育联盟是根植于德城区北部小学的教研共同体,由德州市湖滨北路小学、德州市天衢东路小学等9所优质老校与新校组成。联盟发展力求“点面结合”,鼓励各学校“请进来、走出去”,组织区域性教学研讨,分享研究成果,实现共同提升。在为教师们定制电子备课本、建立学科试题库的基础上,联盟还积极开展送教助教活动,组织教师向农村小学送课,安排新校教师到老校跟岗学习。目前,北斗七星教育联盟拥有首批德州名师领航工作室主持人5人,80余人次在市区比赛中获奖。
七彩教育联盟和北斗七星教育联盟取得的成绩是德城区学校校际互动、联片教研、均衡发展的缩影。2016年9月,德城区开始探索推进联片教研,在全区52所中小学成立教育联盟,设有联盟中心校,打破学校“单兵作战”的传统格局,坚持“抱团取暖、合作共赢”,增进校际间学科教研、教师培养等深度沟通,促进区域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最初划分教育联盟时,我们主要考虑了学校之间以强带弱、就近结盟、城乡联动,充分发挥联盟中心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德城区教体局分管负责人介绍,“区教研室一直跟进联盟教研工作,推动教研活动立足于课堂,立足于教师发展,立足于教学质量提升。”
2020年,伴随行政区划调整,又有9所学校加入联盟大家庭。至此,全区52所中小学形成7个教育联盟,共商共研共促教育教学工作。区教研室7名教研员作为教育联盟特定联络员,全程参加联盟学科教研、听课评课及线上备课录课等教研活动。
作为叁仁行教育联盟的特定联络员,孙洪岩参加了多次教研活动后,明显感受到教师的变化与成长。“德州五中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老校,也是联盟中心校。在它的带领下,联盟内3所学校基本形成了校际互动、教师互动、中心辐射、以强带弱的联片教研机制。”孙洪岩表示。联盟校教研活动不再局限于教师培训、课例研讨,而是在此基础上,扩展至班主任培训、命题设计培训,学生统一检测、统一分析,通过纵横比较来查找问题、总结经验,进一步丰富联片教研内容,实现强弱互补、资源共享、共赢共好。
同为初中教育联盟,以德州九中为首的五校教育联盟,则立足于高效课堂建设,全方位开展校际间学校、年级、班级管理交流和观摩活动,充分发挥德州九中“235”教学模式、黄河涯一中“621”互助教学法、明诚学校“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等学校特色,探索出了一套适应不同学科教学特点的更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参加联盟教研活动,我对教材的了解更加深入,对课堂的掌控更加灵活,对学生的指导更加精准。”明诚学校初中部教学副主任李冰告诉记者。
对于下一步的工作,德城区教体局分管负责人信心满满,“我们将持续关注学生、教师、学校3个发展主体,根据教学中突发问题、重大问题、共性问题、难点问题组织联盟教研,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全区教育更好更快发展。”□本报记者曹清本报通讯员周沛洁